教师教育学院
团学工作
当前位置:学院首页 >> 团学工作 >> 团旗飘飘

团旗飘飘

青春奔赴山海间!教师教育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

发布时间:2025-08-15浏览次数:


教师教育学院紧扣时代脉搏,以师范专业赋能担使命为主线,聚焦理论普及、党史学习、乡村振兴、发展成就、民族团结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打造社会实践思政育人新模式。7月20日-8月10日,组建6个实践团赴会泽、罗平、大理、宣威、昭通、麒麟区等地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着力构建全员参与、全过程贯穿、全方位协同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育人新体系。活动聚焦困境红色基因赓续、困境儿童关爱、非遗文化传承、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,通过“六个一”创新机制与“三维育人”实践模式深度融合,打造了一场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广度的青春实践盛宴。

让红色文化“说话”:踏寻红色印记,赓续精神血脉

组织“党史学习教育团”专项实践,依托云南本地红色资源,开展重走红色足迹、追溯红色记忆、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活动,构建“缅怀英烈—研学历史—融入社区—助力振兴—总结提升”五位一体实践体系。实践团沿着乌蒙星火·会泽红途革命路线,聆听红军长征过云南的革命故事,触摸历史实物感受峥嵘岁月;走进扎西会议旧址及纪念馆,在实践路途中访谈红色人物、挖掘红色故事;在罗平马克思主义文库纪念馆,追寻早期共产党人传播真理的足迹,体悟思想伟力。通过“实地沉浸+亲历者口述+文物见证”三维模式,使红色教育突破书本局限,深刻了解“触摸过冰凉的纪念碑,听过带着弹片疤痕的讲述,才真正懂得'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”的深意。团队采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模式,组建宣讲团深入村寨讲述红色故事,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富矿,通过情景再现、微党课宣讲、红色家书诵读等形式,将红色遗址变为鲜活教材,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,推动革命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。

图片 4

图片 5

图片 6


让关爱之光“闪耀”:精准施策暖童心,教育帮扶显担当

实践团队以集体实践与分散实践为双翼,深入建宁街道瑞和社区、东山镇高家村、怒江兰坪县、保山市龙陵县、张家界微爱公益服务中心、怒江兰坪县等地,针对困境儿童群体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行动。团队成员们纷纷化身亲切温暖的“知心姐姐”与“暖心哥哥”,以细致入微的态度开展入户家访工作,全面摸排孩子们的实际需求,进而为每位孩子量身定制涵盖课业辅导、心理关怀、兴趣培育的个性化成长计划。在临时搭建的温馨教室里,大学生们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,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互动课程。他们手持彩笔,引领孩子们尽情挥洒创意,勾勒出五彩斑斓的梦想画卷;借助趣味实验,点燃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;讲述一个个启迪智慧的故事,将深刻的人生哲理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。“原来学习竟能如此妙趣横生!”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眸中,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憧憬。不仅如此,团队还着眼长远,建立了完善的长效跟踪机制,并搭建起便捷的线上助学平台,让这份关爱得以持续传递,为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点亮希望之光。

图片 25图片 7

微信图片_2025-08-12_115914_336.jpg

让非遗扎染“生辉”:触摸靛蓝纹路,传承匠艺薪火

在大理喜洲镇周城村,实践团队开启非遗扎染文化守护之旅。队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系统学习扎染技艺,从靛蓝染缸的调配到板结技法的掌握,从图案设计的构思到成品晾晒的工序,全程沉浸式体验这项千年技艺的魅力。为推动非遗活态传承,团队创新开展“非遗课堂进校园”活动,将扎染工艺与美育课程有机结合,指导小学生创作出融合现代审美的传统作品。一幅幅蓝白相间的布艺画作,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,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。

图片 15

图片 14


图片 2


以“六个一”工程筑基固本:深耕三维育人

本次实践创新构建“案例教学筑基、互动体验增效、情境浸润升华”的三维育人架构,精心雕琢出特色斐然的“六个一”实践精品工程。其一,鲜活演绎一座丰碑故事,深挖本土红色富矿,将革命火种播撒至村寨土地;其二,匠心打造一期宣传推文,以镜头为笔,饱蘸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,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融媒体佳作;其三,倾情投入一次志愿服务,聚焦教育帮扶、普法惠民等民生关切,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;其四,生动开设一节行走思政课,将理论宣讲课堂搬进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,让真理之声响彻希望田野;其五,扎实推进一次结对共建,锚定“星火驿站”民生服务综合体,编织起多维立体的公益网络;其六,全力推动一次非遗传承,悉心培育扎染文化薪火传人,守护民族文化根脉。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同频共振、深度融合,激励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的火热实践中绘就青春华章,绽放绚丽光彩。

图片 16

图片 18


党建领航绘新篇:团建赋能架金桥,贯通思政与社会双课堂

学院秉持“党建引领、团建赋能”的工作理念,精心遴选优秀学生党员担纲实践团队领航者,匠心打造“教师党员示范引领—学生党员骨干带动—入党积极分子跟学践行”的阶梯式培养体系。依托每日复盘研讨、主题党日淬炼、先锋岗位创建等多元载体,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牢牢筑在实践最前沿。创新推出“党建+乡村振兴”“党建+文化赓续”“党建+志愿奉献”等特色融合模式,着力打通“思政小课堂”与“社会大课堂”的双向贯通路径,引领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坐标精准锚定国家发展宏图。参与学子由衷感慨:“这场实践之旅让我们深切体悟到,新时代青年既要饱览万卷书香,更要丈量万里山河,把知识养分转化为建设家乡的生动实践。”

图片 19

图片 23

2025_07_25_10_20_IMG_1128.JPG
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犹如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,更是一次专业能力的实战检验。教师教育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,纵深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机制,健全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,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厚植家国情怀、锤炼过硬本领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姿,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澎湃教育动能。